外科感染
君骨书生 2020-07-25 外科感染
# 概念
- 外科感染一般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烧伤、手术、器械检查等并发的感染。
- 其特点为:
- 大部分是由几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
- 常有明显而突出的局部症状。
- 多为器质性病变,常有组织化脓坏死,需要外科处理。
# 分类
感染的不同方式分类 | |||
---|---|---|---|
按菌种分 | 非特异性感染 | 以红肿热痛为电典型表型。 炎症介质、细胞因子释放;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成分渗出 | |
特异性感染 | 结核的肉芽肿、干酪样坏死,破伤风(角弓反张)和气性坏疽的全身中毒。真菌感染等 | ||
病程 | 急性、亚急性、慢性 | ||
发病条件分 | 病原体来源 | 原发、继发、外源性、内源性 | |
发生条件 | 条件性感染、二重感染、院内感染 |

按病菌种类
举例 | 致病菌 | 临床表现 | |
---|---|---|---|
非特异性感染(化脓性感染或一般感染) | 疖、痈、丹毒、急性阑尾炎 | 金葡菌、溶链、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 | 通常先有急性炎症反应,继而局部化脓 |
特异性感染 | 结核、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念珠菌病 | 结核杆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杆菌、白念珠菌 | 病变独特:病程演变和防治方法与非特异性感染不同 |
按病程分类
分类 | 特点 | 举例 |
---|---|---|
急性感染 | 3周以内 | 如疖 |
慢性感染 | 超过2个月 | 如结核 |
亚急性感染 | 介于急性和慢性感染之间; 除由急性感染迁延形成外,常与致病菌有耐药性有关 | 变形梭菌导致的泌尿系感染、白念珠菌病 |
按发生条件
按发生条件 | ||
---|---|---|
病原体来源和入侵时间 | 原发感染 | 伤口直接污染造成的感染 |
继发感染 | 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出现的感染 | |
外源性感染 | 病原体由体表或外环境侵入人体内造成的感染 | |
内源性感染 | 原存体内的病原体,经肠道、胆道、肺等空腔脏器造成的感染 | |
发生条件 | 条件性感染 | 机会性感染(免疫力下降时候感染) |
二重感染 | 菌群交替症 | |
院内感染 | 住院48小时后的感染 |
# 致病菌
外科感染常见致病菌
葡萄球菌 | 链球菌 | 大肠杆菌 | 绿脓杆菌 | 变形杆菌 |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溶血性链球菌 | 厌氧菌 | |||
革兰染色 | + | + | - | - | - |
脓液 | 稠厚、黄色、不臭 | 稀薄、淡红色、量较多 | 稠厚、恶臭或粪臭 | 淡绿色、甜腥味 | 有特殊的恶臭 |
临床对应疾病 | 疖、痈、伤口感染 | 丹毒(边界清晰)和急性蜂窝织炎(边界模糊) | 阑尾周围脓肿,急性胆囊炎 | 大面积烧伤的创面感染 | 尿路感染、急性腹膜炎和大面积烧伤感染 |
感染特点 | 局限性组织破坏,易发生转移性脓肿 ,金葡菌喜欢血源性窜动 | 一般不发生转移性脓肿 | 常与其他致病菌一起引起混合感染 | 对多数抗生素不敏感 | 对多数抗生素不敏感 |
#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 ||
---|---|---|
局部症状 | 典型症状 | 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病变位置较深时症状不典型) |
器官-系统功能障碍 | 泌尿系统感染 | 尿频、尿急 |
肝脓肿 | 腹痛、黄疸 | |
腹内脏器急性感染 | 恶心、呕吐 | |
全身状态 | 轻者 | 无症状 |
较重者 | 发热、头痛、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差 | |
严重脓毒症 | 尿少、神志不清、乳酸血症,乃至休克及MODS | |
特殊表现 | 破伤风 | 肌强直性痉挛 |
气性坏疽 | 皮下捻发音 | |
特殊表现 | 发痒性黑色脓疱 |
# 诊断
临表+辅检
临床表现
浅表脓肿的主要依据:波动感。
深部脓肿:波动感不明显,但其表面组织常有水肿,局部有压痛,全身症状明显,穿刺可帮助诊断。
疑有全身性感染时,应做血液细菌检查以明确诊断。
抽血时间:寒战高热时
实验室检查
- 提示重症感染:WBC>12×109/L或<4×109/L或发现未成熟WBC;
- 病原体鉴定
- 脓液涂片革兰氏染色+☆细菌培养及药敏+免疫学、分子生物学
- 影像学检查(主要内在感染)
- B超、X线、CT、MRI
# 治疗原则
局部+全身处理
临床表现 | ||
---|---|---|
局部处理 | 制动和休息 | 利于炎症局限化和减轻疼痛 |
外用药 | 改善血运,散瘀消肿,促进肉芽生长 | |
其他 | 物理疗法,手术治疗 | |
抗生素 | 较轻或局限 | 可不用或口服抗菌药物 |
有药敏 | 根据部位、临表、脓性状初步决定 | |
重或扩大趋势者 | 根据药敏选择,2~3日后疗效不佳更换抗生素 | |
全身处理 | 目的 | 改善症状,增加抵抗力 |
原则 | 休息+饮食+输血+丙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