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性感染
君骨书生 2020-07-25 外科感染
一、破伤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
二、气性坏疽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
三、真菌感染
四、艾滋病与外科
# 破伤风
预防破伤风最可靠的方法是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防治方案
破伤风防治方案 处理伤口 彻底清创,双氧水冲洗 主动免疫 适用 既往注射类毒素,伤后只需注射类毒素0.5mL 方法 皮下注射类毒素,两年共3次,可获得5~10年有效抗毒素水平 被动免疫 适用 未接种过类毒素者 方法 最佳方法是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250~500U TAT,伤后尽早注射1500~3000U单位,但作用短,有潜在厌氧菌感染的病人,可在1周后追加1次量,过敏,脱敏注射 综合治理措施 避免光声音刺激,必要可用镇静剂(水合利醛,冬眠灵等),TAT1~6万U注射

# 气性坏疽
# 真菌感染
病因
- 真菌通常存在于正常人的口腔、呼吸道和阴道,是典型的条件致病菌。
- 发生真菌感染的因素有:
- ①抗生素大量、持续应用下导致菌群失调;
- ②基础疾病重,加上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的应用;
- ③长期留置静脉导管。
深部念珠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抗生素无效)
在外科感染中,多见的是深部真菌感染。念珠菌发生率最高,其他有曲霉菌、毛霉菌、新型隐球菌。
真菌感染 消化道受累 一般症状 食欲减退、进食不适或胸骨后疼痛 口腔食管 灰白假膜附着的菌斑,形成溃疡甚至坏死 肠道感染 腹泻、腹胀、黑便及伪膜性肠炎 泌尿道受累 一般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脓尿 累及深部 累及肾和输尿管可有发热、腰痛及尿液浑浊 呼吸道 一般症状 咳嗽、黏液胶样痰,可带血丝 支气管镜 可见黏膜菌斑
诊断
在有真菌感染的致病因素下出现不同于一般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应警惕有真菌感染的可能性。
血培养阳性率低,尿液检查有时可找到真菌,创面真菌感染可用组织活检确诊。
有大量假菌丝存在,说明念珠菌处于致病状态。
治疗
预防 | 1. 预防性用药 | 基础病重、免疫功能低下者、长期用抗生素者 |
2. 防治污染 | 留置导管者 | |
治疗 | 1. 一般治疗 | 停用或更换抗生素,拔除导管 |
2. 抗真菌 | 针对不同真菌用抗真菌药(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等) | |
3. 清创 | 创面真菌感染一旦侵入组织,应紧急广泛清创,并使用抗真菌药 |
# 艾滋病与外科
病因和病理
- 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医源性等
- 病理:侵犯CD4+辅助T细胞→细胞免疫↓→各种感染、肿瘤
临床表现
感染部位 特点 全身症状 体重降低、发热、无力、淋巴结肿大 肛门直肠 肛周疣常见。还有肛周脓肿、肛瘘、肛裂等→便血 结肠 条件感染病原体引发。如CMV(巨细胞病毒)→腹泻 阑尾 但发热及WBC增高不常出现 食管 食管溃疡→1/3可出现吞咽困难和胸骨后不适 胃及小肠 溃疡。CMV引起 肝胆系统 85%同时还有乙肝。胆囊炎 呼吸系统 卡氏肺囊虫肺炎
诊断
- 主要用血清学试验检测。
- 临床诊断时要重视鉴别究竟是否与AIDS相关,尤其对急腹症病人和血清学试验假阴性病人。
- 详细询问发病前的病史,对现在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将有助于鉴别诊断。
治疗
- 与外科相关的外科疾病仍需按外科原则处理,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各种感染按致病菌种类用药。
- 病因治疗:尚无特效药。
预防
- 加强防护,避免针刺伤,用一次性医疗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