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术后康复功能锻炼
# 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
早期 (1-2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直腿抬高
中期(2-4周)髋膝屈伸
后期(一月后)扶拐→弃柺→下蹲起立
#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就是大腿前面肌肉群的绷劲练习。所谓等长收缩,指的就是肌肉在收缩时,肌肉的长度不变,不会产生关节的运动,只是肌肉内部张力增加。因为肢体和关节不用动,所以又叫做静力性收缩。是最常用的伤病和手术后早期的肌力练习,可以保持肌肉的张力,维持或者是增强肌肉的力量。
下肢伸直平放在床上,大腿肌肉绷劲再放松。如果刚开始练习的时候不容易找到肌肉收缩的感觉,可以在膝关节下面垫一个小毛巾卷,这样在收缩肌肉的同时有个伸膝向下压毛巾卷的动作趋势。(注意!只是趋势,不需要真的做出伸膝的动作。)
可以用力绷紧肌肉5-10秒,再放松算1次。因为这个练习的强度非常小,即使每天练习很多次也只能减缓肌肉萎缩速度。还可以把股四头肌收缩绷劲之后,一直保持这种紧张状态,直到感觉疲劳为止,放松休息算1次,休息5秒之后再做,如此循环10次为1组,每天练习3-5组,或者每个小时练习1组。
要注意的是,在练习的时候不要只练手术的那条腿,而是要两条腿都练。因为康复功能练习中,有一种理论,叫做交叉效应,是一种神经生理概念,指的是一侧肢体用力可以导致对侧肢体正在同时收缩的肌肉力量增加。所以在伤病或者手术后的早期康复功能练习中,要双腿的股四头肌同时做等长收缩练习。
有研究表明,通过这种交叉效应来练习,可以让手术这一侧腿的肌力增加30%!两条腿同时练习的原因还有:这样练习可以更好地促进整个下肢的循环,同时健康一侧的腿的力量不至于因为卧床休息而下降,在之后的下地行走和其它难度更大的练习中,能够更好地帮助支撑和稳定身体,保护伤腿。
# 直腿抬高
膝关节尽量伸直,大腿前方的股四头肌收缩, 踝关节尽量背伸, 缓慢抬起整个下肢大约15CM, 保持5秒钟,再保持同样姿势,缓慢直腿放下。
# 踝泵运动
踝泵运动:就是通过踝关节的运动,起到像泵一样的作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
踝关节用力、缓慢、全范围的跖屈、背伸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对防止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有重要意义。**远胜于任何药物(低分子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每日2小时1次,每次1-2组,每组20个。
踝泵运动分为屈伸和环转两组动作。
1.屈伸动作(跖屈、背伸)
躺或坐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缓缓勾起脚尖,尽力使脚尖朝向自己,至最大限度时保持10秒钟(图1),然后脚尖缓缓下压,至最大限度时保持10秒钟(图2),然后放松,这样一组动作完成。稍休息后可再次进行下一组动作。反复地屈伸踝关节,最好每个小时练习5分钟,一天练五至八次。
2.环转动作
躺或坐在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以踝关节为中心,脚趾作360度绕环,尽力保持动作幅度最大。
# 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锻炼
(1)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早期做趾与踝关节的主动伸屈、旋转活动练习,股四头肌静止收缩,每天3-4 次,每次 10 下。(图 17)。
(2)术后第二周开始在保持股骨不旋转、不内收情况下做髋与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图18)
(3)3周后可主动做屈伸患肢练习,方法是坐在床边,小腿下垂,双脚踩地或脚蹬地,练习用双臂撑起上身和抬起臀部。(图 19)
(4)在骨折恢复期,术后 1个月要加强髋、膝、踝部的肌力,以恢复行走能力,加强下肢的稳定性。主要方法是进行坐位与站位转换活动练习,以锻炼髋关节;踝关节主动屈伸、旋转活动,以及下蹲起立。(图20、图 21)
# 髌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1)术后早期疼痛稍减轻后,病人即可开始练习股四头肌静止收缩,髋、膝、踝、趾关节主动运动。(见图17、图 18)
(2)固定后 3-5天可两腿直腿抬高和膝关节屈伸运动,扶拐进行患肢负重练习。(图 22 图 23)
(3)石膏固定的病人,4-8周可去除石膏,此时可做髌骨倾向被动活动 ,做主动屈膝活动练习,6- 8周可负重行走。( 图 24 )
# 胫腓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1)外固定后早期,疼痛减轻即刻进行股四头肌静止收缩运动,髌骨被动活动及足部跖趾关节和趾间关节活动。(见图17、图 18)
(2)外固定去除后,伤口愈合,可充分练习下肢各个关节活动,并逐步去拐行走。(见图23)
(3)增加髋、膝、踝关节活动练习,可做起立与坐下练习,健肢站立,患肢做髋屈伸、内收。外展活动,膝、踝关节去说活动,踝关节内外翻抗阻活动。(见图24)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外固定早期禁止在膝关节伸直的情况下旋转大腿,以免影响骨折稳定。
# 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
(1)向患者说明功能锻炼的意义及方法,使患者充分认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主动功能锻炼。
(2)认真制定锻炼计划,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骨折愈合进度,锻炼后的反应效果等各项指标,不断修订锻炼计划,增删锻炼内容。
(3)一切活动均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弱到强,循序渐进的进行锻炼。
(4)功能锻炼以患者不感到疲惫,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度。
(5)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固有的生理功能为中心。
(6)功能锻炼,不能干扰骨折的固定,更不能做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