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与重症监测
君骨书生 2020-07-25 重症医学
复苏及重症监测的概论
呼吸功能监测和呼吸治疗
血流动力学监测
心、肺、脑复苏
# 概论
ICU是集中各有关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对重症患者进行生理功能的监测和积极治疗的专门单位。
收治对象:各种重症可能缓解者
- 但哪些不收治?
- ①急性传染病;
- ②晚期恶性肿瘤病人;
- ③病因不能纠正的濒死病人;
- ④脑死亡病人;
- ⑤各种慢性传染病;
- ⑥精神病病人。
# 呼吸功能监测和呼吸治疗
# (一)常用呼吸功能的监测
- 临床体征的变化(呼吸道畅通程度、呼吸幅度)
- 呼吸功能(Vt、RR、VD/VT、PaC02、Pa02、Sa02、VC、Qs/Qt和MIF)
- 血气分析。
# (二)氧治疗
流量 特点 举例 高流量 流速高,可控制和调节吸气氧浓度,吸气氧浓度稳定 Venturi面罩 低流量 吸气氧浓度不稳定 鼻导管吸氧、面罩、贮气囊面罩
# (三)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 适应证:呼吸衰竭,分为通气和换气功能衰竭
分类 | 肺氧合功能障碍 | 呼吸泵功能障碍 |
---|---|---|
又称 | 换气功能障碍 I 型呼衰-急性呼衰-PaO2<60 | 通气功能障碍 II 型呼衰-慢性呼衰-PaCO2>50 |
原因 | 肺泡气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障碍 肺实质病变为主 | 1.呼吸疲劳 2.胸廓运动障碍 3.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
临床表现 | 低氧血症为主 | 二氧化碳排出障碍为主 继发低氧血症 |
机械通气 | 单纯依赖机械通气效果差 呼吸机敏感性差 | 效果好 呼吸机敏感性佳 |
# 机械通气并发症
机械通气也可引起或加重肺损伤称为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ILI)
- 原因:肺泡过度扩张或肺内高压
- 表现:
- 肺:肺水肿、肺顺应性下降、氧合功能障碍
- 其他:纵隔气肿、皮下气肿、气胸
# 常用通气模式
- 控制通气、辅助(控制)通气、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等。
# 呼吸器调置
主要参数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呼吸比、每分通气量、吸气流速等。
# 呼吸器撤离
当循环功能稳定,严重感染得到控制,无严重感染、严重代谢紊乱和呼吸运动障碍,血气结果正常时可逐渐撤离呼吸器。
# 血流动力学监测
# (一)监测指标
- BP、HR、CVP、PCWP(肺毛细血管楔压)、CO(心排出量)、TPR(外周血管总阻力)
- 动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CVP)是常用监测指标。
# (二)临床应用
- 从血流动力学、监测和计算的结果,判断心脏前负荷、后负荷及心肌收缩性的状态。
- 根据CVP、PCWP指导扩容治疗。
# 心肺脑复苏
根据2015年版AHA急救指南
# 时间就是生命
心跳停止时间 | 人体状态 |
---|---|
心跳停止3秒钟 | 黑矇 |
心跳停止5-10秒钟 | 晕厥 |
心跳停止15秒钟 | 昏厥或抽搐 |
心跳停止45秒钟 | 瞳孔散大 |
心跳停止1-2分钟 | 瞳孔固定 |
心跳停止4-5分钟 | 大脑细胞不可逆损害 |
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 | 43%被救活 |
4--6分钟内进行复苏者 | 17%被救活 |
超过6分钟进行复苏者 | 存活率仅4% |
超过10分钟进行复苏者 | 存活率几乎为0 |
# 心肺复苏(初期复苏)——基础生命支持(BLS)
2015年版,较2005年版从原来的A-B-C改为C-A-B。这一改变适用于成人,儿童和婴儿,但不包括新生儿。
内容 | 建议 |
---|---|
最快速度识别 (10秒内) | 轻拍重唤(轻拍病人面部或肩部,并大声喊叫名字或其他称呼)发现病人胸廓无呼吸起伏动作,口鼻亦无气息吐出,触摸颈动脉搏动消失,判断其呼吸心跳停止 |
准备工作 | 解开衣扣,松解腰带,使患者仰卧位,背下垫硬板。操作者跪或立于患者身旁 |
心肺复苏程序 | C→A→B胸部按压(C,compression)开放气道(A,airway)人工呼吸(B,breathing) |
内容 | 建议 | |
---|---|---|
胸部按压C | 胸部按压 |
胸骨中下1/3交界处。 正确姿势:一手掌根部放在胸骨正中双乳头平面的胸骨上,掌根部横轴和胸骨长轴一致,保证手掌根部压力在胸骨上,而非肋软骨和剑突,另一只手重叠放在第一只手上,肘关节伸直,双肩在双手的正上方,以髋关节为支点,依靠肩部和背部的力量垂直下按压 |
按压速率 | 100-120次/分(100次/分) | |
按压深度 | 5-6cm(4-5cm) | |
胸廓回弹 |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 医务人员每2分钟交换一次按压职责 | |
开放气道A |
畅通呼吸通道,清理口腔、鼻腔异物或分泌物,如有假牙一并清除,畅通气道。 开放气道手法,仰头提颏法,用一只手按压伤病者的前额,使头部后仰,同时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及中指将下颏托起 | |
人工呼吸B | 开放气道→捏鼻子→口对口→“正常”吸气→缓慢吹气(1秒以上),病人胸廓明显抬起为标准(吹气量400~600ml)→松口、松鼻→气体呼出,胸廓回落→再进行下一次人工呼吸。 注意:避免过度通气 |
内容 | 建议 |
---|---|
单人抢救时按压-通气比 | 每胸外按压30次,俯下做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30:2) |
除颤 | 尽快连接并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尽可能缩短电击前后的胸外按压中断;每次电击后立即从按压开始心肺复苏 |
心肺复苏终止指标 | ①病人已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②确定病人已死亡; ③心肺复苏进行30分钟以上,检查病人仍无反应、无呼吸、无脉搏、瞳孔无回缩 |
# 后期复苏——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
获取到设备接着进行高级生命支持
项目 | 特点 | |
---|---|---|
呼吸道的管理 | 气管插管,必要时施行气管切开 | |
呼吸器的应用 | 简易呼吸器、呼吸囊一活瓣一面罩装置和多功能呼吸器 | 监测 | 后期复苏期间,尤应重视呼吸、循环和肾功能的监测 |
胸内心脏挤压 | 心脏托于掌心,除拇指以外的四指握住心脏对准大鱼际肌群部 | |
药物治疗 | 给药途径 | 首选途径为静脉给药,或由气管内给药 |
常用药物 | 心脏骤停的患者首先肾上腺素是最常用、最有效的药物; 阿托品用于缓慢型心律失常;碳酸氢钠纠正代酸 | |
输液治疗 | 适当扩容,保持循环功能的稳定 | |
室颤和电除颤 | 单相波360J,双相波120~200J | |
起搏治疗 | 严重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用(III度房室传导阻滞-HR<40) |
### 复苏后治疗(PRT)
复苏后治疗 | |||
---|---|---|---|
维持良好的呼吸功能 | 对脑复苏病例尤为重要 | ||
确保循环功能的稳定 | 保证一切复苏措施能奏效的先决条件 | ||
防治肾衰竭 | 呼吸、心跳停止可能损害肾功能,应强调预防 | ||
脑复苏 | 定义 | 指防治心跳停止后缺氧性脑损伤 | |
治疗 | 激素 | 尽早使用,可预防脑损伤后的脑组织水肿 | |
脱水治疗 | 甘露醇最常用,呋塞米为辅 | ||
低温治疗 | 头部降温以冰帽效果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