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里叶分析
# 傅里叶分析
傅里叶分析不仅仅是一个数学工具,更是一种可以彻底颠覆一个人以前世界观的思维模式。但不幸的是,傅里叶分析的公式看起来太复杂了,所以很多大一新生上来就懵圈并从此对它深恶痛绝。老实说,这么有意思的东西居然成了大学里的杀手课程,不得不归咎于编教材的人实在是太严肃了。
# 时域与频域
从我们出生,我们看到的世界都以时间贯穿,股票的走势、人的身高、汽车的轨迹都会随着时间发生改变。这种以时间作为参照来观察动态世界的方法我们称其为时域分析。而我们也想当然的认为,世间万物都在随着时间不停的改变,并且永远不会静止下来。
但如果我告诉你,用另一种方法来观察世界的话,你会发现世界是永恒不变的,你会不会觉得我疯了?我没有疯,这个静止的世界就叫做频域。
# 时域看世界
先举一个公式上并非很恰当,但意义上再贴切不过的例子:
在你的理解中,一段音乐是什么呢?
这是我们对音乐最普遍的理解,一个随着时间变化的震动。但我相信对于乐器小能手们来说,音乐更直观的理解是这样的:
上图是音乐在时域的样子,而下图则是音乐在频域的样子。所以频域这一概念对大家都从不陌生,只是从来没意识到而已。
时域 | 频域 |
---|---|
![]() |
# 频域看世界
在时域,我们观察到钢琴的琴弦一会上一会下的摆动,就如同一支股票的走势;而在频域,只有那一个永恒的音符。
频域就是描述频率所用到的空间或者说坐标系。对于波来说,频率是每秒波形重复的数量。
所以
你眼中看似落叶纷飞变化无常的世界,实际只是躺在上帝怀中一份早已谱好的乐章。
抱歉,这不是一句鸡汤文,而是黑板上确凿的公式:傅里叶同学告诉我们,任何周期函数,都可以看作是不同振幅,不同相位正弦波的叠加。
在第一个例子里我们可以理解为,利用对不同琴键不同力度,不同时间点的敲击,可以组合出任何一首乐曲。
而贯穿时域与频域的方法之一,就是传中说的傅里叶分析。
# 时域转频域
# 为什么要时域转频域
#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系类比
我们来看一下阿基米德螺线(如下图),当一点P沿动射线OP以等速率向外运动的同时,这射线又以等角速度绕点O旋转,点P的轨迹称为“阿基米德螺线”。它的极坐标方程为: r=a+bθ
这种螺线的每条臂的间距永远相等于 2πb
这种曲线在极坐标系中很容易的表示出来,而且形式非常简单优雅。但是在直角坐标系下要以X-Y的形式表示出来确是非常困难的,只能用参数化方程来表示。也就是说,有些问题,当我们换一个空间或者说域去考虑的时候,可能会豁然开朗。
- 傅里叶级数(Fourier Serie)——周期函数
- 傅里叶变换(Fourier Transformation)——非周期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