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术
君骨书生 2020-12-01 考试/基本操作技能
# 心肺复苏术(包括除颤仪使用)
# 定义
心肺复苏术:采用急诊医学手段,恢复已中断的呼吸循环功能的抢救措施,包括基本生命支持(现场)、进一步生命支持(病房或急救站)、延续生命支持(重症监扌户室)三阶段
# 评估与判断
# 操作前评估
- 评估现场环境:发现患者倒地(或意识障碍),首先要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
- 判断意识是否丧失:立即评估患者意识状况,拍打或摇动患者双肩,同时在患者双侧耳廓部大声呼唤“你怎么了”“你还好吗”,看患者能否回应。
- 启动EMS:如果患者没有意识,立即呼叫他人或拨打120。
# 判断说明: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诊断要点
- 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
- 颈总动脉位于甲状旁沟内,检查时,首先用示指和中指触摸到甲状软骨,向外滑到甲状旁沟内即可。
- 5 s以上10 s以内的时间判断,如未触及大动脉搏动,立即进行心外按压。
- 判断有无呼吸
- 检查者耳廓靠近患者口鼻部,感觉有无气流呼出,同时眼睛观察患者胸廓有无起伏,检查时间5 s以上10 s以内。
- 心跳停止者大多呼吸也随即停止,偶有异常或不规则呼吸。
# 胸外心脏按压
说明:通过按压时使胸骨下陷,造成胸腔压力升高或心脏直接受压,促使心腔内的血液流动,在心脏瓣膜作用下,构成人工循环。已证明是抢救心跳停止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 体位:患者平卧位,充分暴露胸廓,背部垫硬质背板或将患者置于地面。
- 确定按压部位:患者平卧时双侧乳头连线中点(即胸骨体中、下1/3交界处),或操作者先用手指触及肋弓下缘,滑至中线剑突处向上2个横指,即为按压部位。
- 方法:术者按压手法是双手掌重叠,掌根置于按压点,手指交叉,指尖翘起。肩、肘、腕成一直线,与胸骨垂直下压,随即松开,放松时双手不应离开胸壁。按压力度应使胸骨下陷5~6 cm,频率100~120次/分。无论单人还是双人操作,按压与呼吸次数之比均为30:2。
- 人工通气
- 开放气道:昏迷后舌根后坠,造成气道梗阻。首先开放气道,才能进行有效的人工通气。其基本方法是压额抬颏法,使患者头部尽量后仰,颏部向前抬起。创伤患者若有颈椎损伤,不宜扳动颈部,可改用托颌法,向前托起下颌而保持头部相对固定。若口腔咽部有异物或呕吐物,应直接用手指伸进去予以清除,如假牙、泥沙、呕吐物、黏液等。
- 球囊面罩通气:利用带呼吸球囊的面罩进行人工通气方便有效,一手托起下颌,3C手法固定面罩,另一手捏皮球。吹气时观察胸廓是否起伏,使患者胸部起伏为有效。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的比例为2:30。
# 注意事项
- 在进行心肺复苏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中断胸外心脏按压。如有中断,则中断时间不应超过10 s。
- 在胸外心脏按压同时应进行人工通气。
# 电除颤
说明:心室颤动处理,在进行上述胸外心脏按压,及口对口人工通气的同时,迅速建立心电监护,准备好电除颤仪。
电除颤步骤如下
- 打开除颤仪。
- 患者仰卧,暴露胸部。
- 安放电极片:两个电极片分别置于心底部(右侧锁骨中线第2-3肋间)和心尖部(左侧腋前线第4-5肋间),电极片应紧贴皮肤。
- 除颤器充电:能量选择,双相波非同步200 J(焦耳),充电结束后除颤仪会有报警声提示。
- 除颤前务必叮嘱所有人离开患者。
- 除颤:按放电按钮即可,放电时可见患者躯体弹跳。
- 电除颤结束后,立即进行5个循环的心肺复苏。
注意事项:电除颤结束后,不要立即评估患者是否恢复自主心跳,而是应立即进行5个循环的心肺复苏后再进行评估。
# 评分表
评分项目 | 标准分 | ||
---|---|---|---|
操作前 | 评估现场环境 | 发现患者倒地(或意识障碍),首先要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 | 5 |
识别与呼救 | 评估患者有无反应(判断是否意识丧失)并大声呼救打120, 立即启动或让人启动应急反应(EMS) 系统并获取除颤仪 | 10 | |
识别心脏骤停 | 检查有无呼吸或呼吸是否正常 | 5 | |
同时触摸颈动脉搏动, 用时至少5秒, 但不超过10秒(<10秒,触摸颈动脉搏动位置必须正确) | 5 | ||
操作中 高质量的胸外心脏按压 | 胸外按压的体位准备:摆放体位 | 患者仰卧并放于硬质地面, 医生位于患者右侧 (将模拟人从软垫移动到平地,放好体位(注意保护脊椎),解开衣物以便行胸外按压。) | 5 |
按压部位: | 按压部位为胸骨下半段即两乳头连线中点稍下方, 不能压于剑突位置 | 5 | |
按压手法: | 双手位置交叉, 上臂保持竖直, 肘部不能屈曲 | 5 | |
按压频率:以100~120次/分的速率实施胸外按压 | 5 | ||
按压深度:胸骨下陷达到5cm(成人), 但不超过6cm | 5 | ||
每次按压后胸壁是否充分回弹 | 5 | ||
按压中断时间不超过10秒 | 5 | ||
操作中 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提颏法,并除去口腔异物 | 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的配合 | 按压通气比:给予患者足够的通气, 30次按压后2次人工呼吸 | 10 |
人工呼吸 | 方法比率正确(每次吹气用1秒, 2次吹气时间不超过 10秒) | 10 | |
人工呼吸有效, 见胸部抬起, 避免过度通气。给予2次人工呼吸[看到模拟人有明显的胸廓隆起,每次呼吸1秒] | 5 | ||
操作后 | 复苏效果判断 | 5个循环后, 检查颈动脉搏动与自主呼吸 | 5 |
总体评价 | 操作过程熟练, 顺序正确 | 10 | |
除颤 | 尽快使用,尽可能缩短电击前后的胸外按压中断,每次电击后立即从按压开始心肺复苏。[双向波120-200J,单向波360J] |
# 操作中注意 事项
- 发现患者倒地(或意识障碍),首先要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评估患者是否有意识。如现场环境不安全(如触电、溺水、车祸现场等),应使患者脱离危险环境,避免抢救过程中发生二次伤害。
- 评估患者是否呼吸心跳停止,脉搏是否消失,判断时间5 s以上、10 s以内。一旦未能触及大动脉搏动,应立刻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切不可因为反复测听血压、等候心电图检查等而错过最宝贵的抢救时机。
- 胸外心脏按压注意事项
- 按压不宜过重或过轻,过重可导致骨折、脏器破裂、过轻影响按压效果,以胸骨下陷5~6 cm为宜。
- 按压频率不能过快或过慢,以100~120次/分为宜。
- 在进行心肺复苏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中断胸外心脏按压。如有中断,则中断时间不应超过10 s。
- 人工通气注意事项
- 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人工通气时以看到胸廓起伏为有效。
- 在未建立高级气道之前,心外按压与通气的比例为30:2。
- 电除颤结束后,不要立即评估患者是否恢复自主心跳,而是应立即进行5个循环的心肺复苏后再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