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及术后康复
#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
PLIF手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Cloward通过将后路切除的椎板修成楔形骨块植于腰椎椎间,以此来恢复椎间高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得到快速推广,此后该方法即被称为PLIF。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是脊柱外科最常见的手术术式,在中老年患者中应用最多。
可适用于
- 腰椎间盘突出症
- 腰椎管狭窄症
- 腰椎滑脱症
# PLIF手术治疗原则
通过后路手术对前柱进行支撑,使椎间隙的高度恢复,从而使神经根孔恢复张大。
# 适应证
腰椎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手术是腰椎疾病的终极治疗方式
- 腰椎退行性变引起的严重==下腰痛==经1年以上==保守治疗无效==者;
- ==椎间盘源性腰痛==伴或不伴神经根性疼痛;
- Ⅰ~Ⅱ度范围内的==脊椎滑脱==;
- 预融合之==椎间隙高度==须小于12mm;
- 椎间盘摘除术后失败;无椎间隙消失、感染、或邻近椎间隙退行性变。
# 禁忌征
- 严重骨质疏松
- 感染
- 病变节段超过三个
- III 度以上腰椎滑脱
- 严重的硬膜外瘢痕
# TLIF手术治疗原则
TLIF一经椎间孔椎体融合原则
- 不同于PLIF,TLIF是通过单侧入路进行椎体间融合,以恢复正常的椎间隙高度和腰椎生理前突
- TLIF技术最早由Harms于1982年报道。其特点是采用后入路,从单侧进入椎管而达到双侧椎体间融合。不需干扰中央管,减少了脑脊液漏的发生,不需过多牵拉神经根和硬膜囊,减少神经损伤的概率。保留了对侧椎板与小关节,增加植骨面积,可行360融合;保留了棘突上、棘突间韧带,能重建腰椎后部张力带结构。
# PLIF手术方式
# 通俗的讲
- 从腰背部后正中切开,沿着中线向两侧分离肌肉
- 咬除骨结构、黄韧带,显露椎管内的神经
- 将神经牵拉开,切开神经前方的椎间盘,清除椎间盘、软骨终板
- 椎间植骨、放入融合器
- 然后通过椎弓根置入螺钉,螺钉之间穿入连接棒固定。
# 具体手术步骤
# 体位
采用脊柱外科常用体位
标准体位 | 枕头垫要硬一点 |
---|---|
![]() | ![]() |
# 体表标定位记
髂嵴最高点连线对应的是L4-L5椎间隙,这条线只是粗略估计手术切口位置。如果要准确定位,那么就需要在棘突上插一根针,然后摄X线片以定位,或者延长切口至骶骨以定位。
# 切口
以病变节段为中心行腰部后正中切口
沿棘突连线作后正中纵行切口,从病变上棘突延伸到病变下棘突,切口长度依据需要探查的节段而定
![]() | ![]() |
# 浅层显露及危险
- 切开皮肤后,逐层切开脂肪和筋膜层,直至棘突。
- 用Cobb剥离器于骨膜下剥离椎旁肌,显露棘突、椎板及关节突关节。
- 对年轻患者,棘突尖部是软骨骨骺,可以沿中线切开它,然后可以更容易地从骨膜下剥离椎旁肌。
逐层切开脂肪和筋膜层,直至棘突,于骨膜下剥离椎旁肌 | 自棘突和椎板骨膜下剥离椎旁肌直至关节突关节 |
---|---|
![]() | ![]() |
# 肌肉分离
# 应用腰椎肌肉间隙的微创技术
ML:Wiltse入路
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
显露关节突和椎间孔,可用于L1-L4,L4-S1的手术
Ll:Weaver入路(LIMP)
最长肌髂肋肌间隙
显露椎间孔、椎弓根、脊神经后支,可用于L1-L4的手术
SQ:Watkins入路
髂肋肌与腰方肌间隙
可用于显露椎间孔和椎体侧方,L1-L4
# 手术暴露
手术暴露:显露病变节段双侧椎板及小关节
如果有继续向外侧显露的必要,可以自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上剥离关节突的关节囊,操作时由内向外剥离关节囊,经过下关节突的后方;继续到下关节突更外侧的乳突尖。如果必须要到横突,继续沿上关节突向外侧剥离,至横突
# 深层显露及危险
用刮匙或尖剥离子切除下椎板上面的黄韧带止点。在黄韧带下,可见硬膜外脂肪和蓝白色硬膜。钝性剥离,仔细向下至椎管的前壁,向内侧牵开硬膜和神经根。
https://view.inews.qq.com/a/20220201A06A2Z00
# 减压范围
减压范围:上方相邻椎体的椎板下1/3部分咬除,关节突关节的内侧1/2切除,包括将重叠的下关节突和椎板边缘外侧部分切除
![]() | ![]() |
要点:
- 保持双侧下关节稳定性
- 椎管后方充分减压
- 椎间盘从两侧减压充分
- 终板处理
切除黄韧带,硬膜外侧静脉丛使用双极电凝止血,向一侧拉开硬膜及神经根,显露椎间盘纤维环
椎间处理:使用小尖刀或者小圆刀切开纤维环,刮匙及髓核钳取出髓核组织,终板刮匙刮除终板软骨
椎间植骨、置入椎间融合器
椎弓根螺钉固定(详见脊柱内固定-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篇)
融合器 | 术后X线 |
---|---|
![]() | ![]() |
# 该手术方式的优点
- 在同一个切口内可以处理多个问题,比如可以相继处理椎管狭窄、椎体滑脱、椎间盘突出、脊椎不稳、脊柱畸形等多个问题,这是目前微创手术难以实现的。这一点在中老年患者中的优势更加明显。因为中老年脊柱或多或少多存在退变。很多时候,因下肢放射痛来就诊的患者并不单纯是腰椎间盘突出,本身也可能存在侧隐窝狭窄、黄韧带增生、节段不稳等多种问题。
- 应用时间越久,说明手术技术越成熟。该术式临床上短期疗效多数患者还是比较确切的。
# TLIF手术方式
# 减压范围
一侧下关节突切除 | 暴露上关节突 | 部分上关节突切除 |
---|---|---|
![]() | ![]() | ![]() |
# 椎间盘处理
![]() | ![]() | ![]() |
#
![]() | ![]() |
# 关于PLIF VS TLIF
- 各有优势,目前大部分学者倾向于TLIF
- 很少或者不能进行两侧TLIF,骨质破坏太多;
- 可以一侧TLIF,另一侧开窗减压,
# 手术出血量
属于开放手术,出血明显比微创手术要多。
- 行一个节段的减压融合内固定,出血一般都要200mL以上
- 两个节段都要300mL以上
- 对于大多数人可以不输血,但也有部分人出血较多或者血容量不足,需要输血的。
# 手术相关并发症及风险
- 凡是脊柱手术都在神经周围操作,对硬膜囊和神经根进行牵拉,都存在神经损伤的风险。
- 如果术中神经损伤严重,可导致支配的肌群无力,皮肤麻木。
- 完全神经损伤较少见,但也不排除;
- 临床较常见的为手术牵拉导致神经支配区域感觉麻木,肌肉比术前减弱。
- 多数情况下术后3个月会有改善,但也有部分患者残留麻木症状。
- 感染的风险
- 有内固定植入的手术,如果出现感染,处理起来都是非常棘手的。
- 因此,尽量在术前要排除感染源,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均要预防用药。
- 全麻手术要面临全麻的相关风险
- 手术中出血心脑血管意外。
- 年龄越大手术风险越高。
- 理论上该术式可能解决该节段椎间盘复发的问题。但同时也存在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 比如术后植骨不融合、钉棒断裂,融合器往后滑移压迫神经等等。
- 相邻节段退变
- 因为手术节段固定了,所以活动需要靠上下相邻节段来代偿,因此容易加速其退化。
- 所以比较年轻的患者,尽量不要做融合手术。
- 真的很高龄的患者,椎间盘也退变差不多了,反而就不太需要考虑这个因素。
- 中年、较年轻的老年患者这个问题需要注意
- 如果相邻节段已经存在明显不稳的话则更应该注意。
- 但是另一方面,退变不一定有症状,很多患者退变很厉害但是没有刺激到神经,照样有很好的生活质量。
- 需要注意这个问题,但也没必要太担心,万一真的有症状,必要时再处理。
# 手术前准备
- 全麻手术一般情况需要禁饮、禁食8小时以上
- 如果你是第二天第一台手术的话,那么今晚10点后就不要吃东西了。
- 如果你是第二天第二台手术话,那么今晚十点前要再吃点点心,这样第二天能量储备会更好
- 如果你是糖尿病病人的话,那么就不要再吃点心了,三餐按照糖尿病病人饮食标准进行即可,能量补充的问题交给医生解决。
- 如果你合并有高血压病的话,大多数患者在禁饮禁食的情况下,手术当天清晨可以一小口水把药吞下去。但也有些药物例外。如氯沙坦等ARB类药物,会增加手术中低血压的风险,手术当天不要服用
- 对于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
- 如果服用阿斯匹林话,最好停药5-7天,目前也有人说不停也可以,所以能停就尽量停,真没有停也影响不大。
- 如果服用氯吡格雷等抗凝药物,则是推荐停用5-7天。
- 服用替格瑞洛、使用华法林不但需要停药,而且还需要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桥接。
- 华法林服用患者,局麻
- 因此服用这些药物的患者术前必须要跟医生交代清楚。
# 手术后处理
- 全麻手术后,如果患者情况稳定,有正常的呼吸功能,患者则直接回科室监护病房即可。如果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无法拔除气管插管,则去ICU监护病房,稳定后再转回科室(多数是第二天)。
- 患者手术后术区会留置1-2条引流管,大约放3天左右,瘀血排干净后拔出。
- 手术后前三天患者卧床休息为主,患者可以缓慢的左右翻身,但切忌不要把引流管扯出来。可以多活动下肢,屈髋、屈膝、踝背伸活动,这些动作尽量做,有利于早期康复。
- 三天后,如无特殊可以佩戴腰围保护下搀扶下坐于床边,无头晕不适可以站立,站稳可以在床边慢走。整个过程必须要有陪人搀扶帮助下进行。
- 手术切口愈合顺利话,术后10-14天后可以拆线。手术后恢复良好的病人,术后1周出院。
动作名称 | 图示 | 方法 |
---|---|---|
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及下肢屈伸运动 | 防止神经根粘连,初次由30°开始,保持时间由15秒开始逐渐增加,10次/组,2-3组/天。 | |
踝关节背伸背屈运动 | ![]() | 每个动作保持10秒,重复20次/组,3-4组/天。 |
# 手术后饮食
- 全麻术后前6小时还是需要禁饮禁水,6小时后开始可以吃些流质(粥水),肛门排气后可以开始吃点易消化食物(面食),大便后则可以正常饮食。
- 术后早期可以服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早期的饮食不宜太过油腻,体质较差患者可以进食些蛋白粉、氨基酸以增强营养。如果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是控制血糖,血糖高将影响切口愈合,增加感染风险。
# 术后早期常见问题
- 发热。术后前三天低热一般多为吸收热,属于正常现象。3天后才开始的发热,尤其是高热则必须注意排除感染。常见的为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然后才是术区感染。
- 术后仍然有下肢放射痛或者疼痛好转后又复发
- 多数情况是神经根水肿所引起的疼痛。神经根水肿可能是因为术前压迫比较厉害、压迫时间久,也有可能手术牵拉所引起
- 一般术后对症处理,疼痛会慢慢减退
- 术后早期有下肢疼痛不一定是手术没做好,一定要耐心康复。
- 切口愈合不良,切口内淤血等情况
- 可能需要延迟拆线,甚至需要再次清除血肿。
# 术后康复
# 一般原则
- 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减轻术后疼痛,促进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在遵循“提高患者自信”、“尽早离床”、“安全而不加重疼痛”、“主动运动为主被动为辅”、“适应性起步逐渐增量”的原则下,制定相对个体化的康复锻炼方案
- 其具体项目主要包含:术后早期适应性训练(如足趾屈伸、踝泵运动、直抬腿等)、脊柱稳定性训练(腹横肌、多裂肌锻炼)、心血管功能训练(吹气球)、步行训练、脊柱交界区(颈胸段、胸腰段)和邻近肢体关节的牵拉训练[116-119]。
# 阶段性恢复
- 术后3-7天可以下地行走;术后1个月佩戴腰围;
- 因植骨融合需要至少3个月才能有骨痂通过,因此前面3个月要减少腰部活动幅度,让植骨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尽快融合;
- 术后1个月复诊后可开始进行核心肌群锻炼,这个对于患者康复也很重要。腰背肌肉一方面由于手术损伤,另一方面术后锻炼没跟上,容易出现萎缩。萎缩会导致腰背肌无力,导致患者慢性腰背痛,脊柱平衡失调。关于核心肌群具体锻炼方法,将另外专门介绍。
# 典型时间表
腰椎融合手术后常见限制的典型时间表
行为 | 时间 |
---|---|
行走 | 大部分人在手术后的第二天起床行走 |
坐着 | 可以在手术后1-6周开始 |
起重 | 通常建议避免起重到12周 |
驾驶 | 通常可以开始3到6周 |
重返久坐的工作 | 通常在3至6周之间 |
恢复体力劳动 | 7至12周 |
脊柱融合后的康复不是强制性的。有证据表明它可以改善功能状态和腰痛,因此一些外科医生可能会推荐它。
# 术后随访
- 术后复查X片、腰椎CT+三维重建
- 术后一个月复查X片;
- 术后三个月复查X片;
- 术后半年复查腰椎CT+三维重建;
- 术后1年复查X片,腰椎CT+三维重建。